p;“是,臣这就去。”
&esp;&esp;好的主意固然重要,得当的实施方案同样重要。
&esp;&esp;施行不得法,良策也会成为害民之策。
&esp;&esp;王安石变法失败,固然有其本身的缺陷,但实施新法的官员阳奉阴违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esp;&esp;他的变法直接侵害了官僚集团的利益,指望那些人帮他推行新法,闹呢。
&esp;&esp;宝钞改革倒没有损害谁的利益,反而是朝廷大出血填补漏洞。
&esp;&esp;自然不会有人恶意拖后腿。
&esp;&esp;可调动如此多的资源,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要牵扯到许多衙门。
&esp;&esp;陈景恪跟着朱标,可以深入了解大明的官僚体系是如何运作的。
&esp;&esp;这对他以后出仕,帮助非常大。
&esp;&esp;当然,老朱让他跟过来,还有个原因是教导朱雄英。
&esp;&esp;此事复杂,很多地方靠朱雄英自己是很难捉摸透的。
&esp;&esp;朱标又忙没时间,陈景恪正好可以帮他解惑。
&esp;&esp;如果陈景恪也看不明白,再去找朱标或者朱元璋请教。
&esp;&esp;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陈景恪和朱雄英一起,给朱标当起了秘书。
&esp;&esp;事实上陈景恪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私下和各个衙门的人都有过接触,了解了他们办事的潜规则。
&esp;&esp;比如,问户部要一笔银子。
&esp;&esp;如何开口、去哪个部门、找谁等等都有讲究。
&esp;&esp;一个不对,就能拖你十天半个月。
&esp;&esp;还是合理合法的拖,告到皇帝哪里都没用。
&esp;&esp;当然了,现在他是替太子朱标办事,自然没有人敢这么干。
&esp;&esp;甚至相关衙门还要反过来讨好他,生怕他在朱标面前给他们上眼药。
&esp;&esp;不过陈景恪并没有仗着这个身份就趾高气昂,表现的很谦虚。
&esp;&esp;凡是和他接触过的官吏,没有不说一声好的。
&esp;&esp;回去之后,陈景恪就将这些门道一一告诉朱雄英,以免他将来被蒙在鼓里。
&esp;&esp;朱元璋得知这些之后,对他更是满意。
&esp;&esp;当然了,他也没少以公谋私,时常借着出宫的机会,顺道溜回家看看父母。
&esp;&esp;朱元璋得知此事后也并没有说什么,人无完人,有瑕疵是正常的。
&esp;&esp;只要不损害朝廷利益就行。
&esp;&esp;如果陈景恪真的和圣人一样,他反而要担心了。
&esp;&esp;甚至,他能包容陈景恪时不时的‘狂妄’,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esp;&esp;说起户部,在见到新的算学书和账册后,直接就轰动了。
&esp;&esp;一群人围在一起研究了许久。
&esp;&esp;户部尚书曾泰立即就上书,请求更换天下账册。
&esp;&esp;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在朝堂引起了不少的动静。
&esp;&esp;不过有朱元璋的支持,这个意见毫不意外的通过了。
&esp;&esp;更换账册其实很简单,就是比较繁琐。
&esp;&esp;算学书才是最麻烦的,即便陈景恪已经尽量往简单写,依然让户部一众算学高手直挠头。
&esp;&esp;新的算学符号,有汉字对照表,他们能看得懂。
&esp;&esp;一元二次、二元一次的,他们能看的明白。
&esp;&esp;可是什么统计学、等比等差数列、微积分等等,就有点深奥了。
&esp;&esp;于是他们主动找到朱元璋,请求写这本书的大家当面教学。
&esp;&esp;当老朱告诉他们,这是太孙伴读所写的时候,一群老头懵逼了。
&esp;&esp;他们自然知道陈景恪,最近太子朱标频繁调动物资,双方还没少打交道。
&esp;&esp;可他们实在无法将那个少年,和这本算学书联系在一起。
&esp;&esp;但他们更不敢怀疑老朱的话,只能将信将疑的找到陈景恪。
&esp;&esp;“陈伴读,这书真是你写的?”
&esp;&esp;新任户部左侍郎邱广安,堵住前来办事的陈景恪,追问道。
&esp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