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L耽美>情欲小说>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8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84章(2 / 3)

宗族?”

&esp;&esp;朱元璋也重新倾听起来,如果真有这样的方法就好了。

&esp;&esp;陈景恪回道:“在宋朝之前,朝廷是严禁百姓以血缘、姓氏为纽带,大规模居住在一起的。”

&esp;&esp;“只有世家贵族,才能大规模聚居。”

&esp;&esp;“其目的,就是防止产生宗族势力,削弱朝廷的统治。”

&esp;&esp;“在这一点上,不论是朝廷还是世家贵族,利益是一致的。”

&esp;&esp;“他们会人为调整百姓的分布,把人口多的家庭,打散安置在不同的村落。”

&esp;&esp;“一个村落百十户人家,往往会有十几二十个不同的姓氏组成。”

&esp;&esp;“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宗族势力。”

&esp;&esp;“只是可惜,唐朝中晚期国家动荡,已经无力在执行这样的政策。”

&esp;&esp;“百姓开始以血缘、姓氏为单位,聚居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宗族势力。”

&esp;&esp;朱雄英恍然大悟,接着又疑惑的问道:

&esp;&esp;“那士绅呢?他们在哪里?”

&esp;&esp;第159章 咱当年也是个乞丐头

&esp;&esp;陈景恪说道:“士绅是由获得功名的读书人形成的,更准确的说,是普通读书人形成的。”

&esp;&esp;“唐朝时期,学问掌握在士族和大族手里。”

&esp;&esp;“那时候的寒门,指的不是穷苦百姓,而是没有获得士族身份的地方大族。”

&esp;&esp;“真正的普通人,几乎没有机会读书。”

&esp;&esp;“科举录取的,十有八九也都是大族子弟,鲜有真正的普通人。”

&esp;&esp;“等到宋朝建立,书院这种授课模式兴起,私学全面兴盛,学问开始普及……普通人才有书可读。”

&esp;&esp;“又因为黄巢和朱温二人,将士族杀了个七七八八,留下了大片的权力空白。”

&esp;&esp;“为科举大兴创造了条件,普通读书人也能通过科举做官。”

&esp;&esp;“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士绅群体开始壮大。”

&esp;&esp;“并迅速和地方宗族势力勾结在一起,掌握了县以下的大权,让朝廷的权力无法涉足。”

&esp;&esp;“王安石的变法,就有关于保甲制的内容。”

&esp;&esp;“我不知道他是否有想过,以此打击士绅宗族势力。”

&esp;&esp;“但他的改革,在事实上将朝廷的手,伸向了乡村。”

&esp;&esp;“此举触犯了士绅宗族的利益,这些人自然不愿意,就带头抵制变法。”

&esp;&esp;“可以说,王安石变法失败,他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esp;&esp;朱雄英不禁点头道:“原来如此,没想到这里面的牵扯,竟然如此之深。”

&esp;&esp;“那我们该怎么办?仿照唐朝时期,将大姓拆散混居?”

&esp;&esp;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不行,若用此法,天下立即就会陷入大乱。”

&esp;&esp;以前学问掌握在士族手里,百姓大多都大字不识一个,见识和能力都很有限。

&esp;&esp;在朝廷和士族联合打击下,根本就没有反击的机会。

&esp;&esp;现在不一样,学问普及,民间到处都是读书人。

&esp;&esp;士绅宗族势力已经形成,再想将他们消灭,已经不可能。

&esp;&esp;朱雄英也头疼不已,说道:“那怎么办?难道要重新设立乡衙门?”

&esp;&esp;朱元璋却笑了,说道:“对,就是重新设立乡衙,用乡官去掣肘士绅宗族。”

&esp;&esp;朱雄英却并不看好:“士绅宗族势力庞大,连朝廷的力量都无法深入。”

&esp;&esp;“一个衙门几个官吏,能做得了什么。”

&esp;&esp;朱元璋笑着反问道:“谁说朝廷的力量无法深入民间?”

&esp;&esp;“若无法深入,我们是如何将二十万军户,安插在洛阳民间的?”

&esp;&esp;陈景恪解释道:“朝廷是有实力插手的,但因为缺少支撑点,这种干涉无法长久维持。”

&esp;&esp;“若设立乡一级的衙门,就有了支撑点,朝廷就可以对乡村保持持续影响力。”

&esp;&esp;朱雄英依然有些疑惑:“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