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士子们荣幸能得到李瑄的邀请,纷纷向李瑄献诗。
&esp;&esp;李瑄也搬出一首诗。名《江南春》。
&esp;&esp;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esp;&esp;这广阔、深邃、迷离之感,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又富有气魄的江南春色画卷,惊艳众文人士子。
&esp;&esp;没有人不佩服李瑄的才华。
&esp;&esp;贺群将这首名篇抄下,带给贺知章观读。
&esp;&esp;后世杜牧写这首诗为借古讽今。李瑄也有寓意,但对应环境、时局,就不再是讽刺朝廷。
&esp;&esp;因为今后李瑄的诗,多有寓意,当李瑄离开后,世人猜测此诗寓意,有人说暗指豪强,有人说讽刺地方官,有人说借古讽今,还有人说这纯粹是看江南春日明媚,即兴之作。
&esp;&esp;两日后,李瑄送走贺群。
&esp;&esp;……
&esp;&esp;三月中旬,长安。
&esp;&esp;李瑄的奏书送至兴庆宫中,高力士见是李瑄加急所传,立刻呈给李隆基。
&esp;&esp;李隆基在沉香亭前看到奏书,勃然大怒,他将金杯扔在龙池中,宫女宦官皆战栗。
&esp;&esp;怒气稍减,李隆基立刻召两位宰相,到勤政务本楼中。
&esp;&esp;李适之已经收到李瑄的信件,他知道该如何去做!
&esp;&esp;“我以为吴令光能在海上兴风作浪八年,有过人的才能,没想到此贼是一个无勇无才者,显得诸郡县官吏如同酒囊饭袋,这不是荒唐吗?”
&esp;&esp;李隆基见到李林甫和李适之后,拍着玉案斥道。
&esp;&esp;“圣人息怒!”
&esp;&esp;李林甫和李适之低头礼道。
&esp;&esp;同时,李林甫知道圣人提起海贼,一定是李瑄这小子搞出什么动静。
&esp;&esp;“看看吧!这是七郎呈上的万字奏书……”
&esp;&esp;李隆基示意两位宰相观看奏书上的内容。
&esp;&esp;李适之和李林甫拿起奏书,摊开一起观看。
&esp;&esp;用好一会,才将奏书看完。
&esp;&esp;李适之心中思量,怪不得七郎要加特权。
&esp;&esp;不过如果拿一个地区的豪强开刀,必然会受到全国所有豪强的敌视。将来就算成为宰相,下达政令时也十分不易。
&esp;&esp;身为宰相,李适之清楚治理县乡,还得看豪强。
&esp;&esp;但爱子都这么说了,一定有自己的考虑,身为父亲,无条件支持,等爱子回来再问个明白。
&esp;&esp;李林甫在看奏书的时候,也有众多思虑。
&esp;&esp;这些狗东西竟然这么会玩,把圣人、宰相、满朝文武耍得团团转。
&esp;&esp;如此持续下去,吴越之地迟早会出问题。
&esp;&esp;但李瑄请求惩治“豪强大盗”这件事,让李林甫警惕。
&esp;&esp;这小子难不成糊涂了,灭掉海贼班师回朝就是,何必与地方豪强硬磕。
&esp;&esp;这不是牵连一家两家,而是余姚郡、临海郡大部分豪强。
&esp;&esp;不过想到李瑄的狡猾,李林甫觉得不能让李瑄如愿。
&esp;&esp;“怪不得永徽年间余杭一带会有陈硕真造反之事,那里的官吏欺上瞒下,豪强如同大盗,怎会不如此?你们说该如何做?”
&esp;&esp;见两位宰相看完,李隆基又开口问道,声音中还包含着愤怒。
&esp;&esp;“启禀圣人,临海、余姚地方豪强犯下欺君之罪,勾结官吏,并草菅人命,无视法度。当快刀斩乱麻,处死一部分豪强,威慑天下蠢蠢欲动之心!”
&esp;&esp;李适之义正言辞地回复。
&esp;&esp;“豪强毕竟在县乡有威望,维持乡里秩序。臣以为当处死地方官吏,以震其他。昔日秦始皇、汉武帝打击豪强,所以国家穷困;汉文帝、太宗皇帝安抚豪强,所以盛世而兴。牵连太广的事情,还是要慎重。”
&esp;&esp;李林甫也说出他的意见。
&esp;&esp;他也在暗示李隆基正是因为没打击豪强,才创造开元盛世。
&esp;&esp;“右相此言差矣,汉光武帝打压豪强,却也有光武中兴。而且我朝初,土地兼并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