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但是怎麽调和阴阳谁也说不出个什麽。
&esp;&esp;派人去问得到的回答也无外乎是那几个,“铅汞无毒”“铅汞皆是日月精华”“凡人不识仙人之物”“阴阳失衡才会出事”“再给他们时间研究他们一定能调和阴阳”。
&esp;&esp;说来说去还是那几句。
&esp;&esp;不怪晚唐之後外丹衰落内丹兴起,金丹炼不到点子上那是真的拿命在填,求长生的更惜命,没有人会愿意拿性命冒险。
&esp;&esp;那些道士也惯会自欺欺人,说什麽金丹之术是天界秘法,随着内丹的兴起渐渐失传,可能再过几百年就只在天界流传,人间再也寻不到金丹之法。
&esp;&esp;不过是想借口要钱罢了。
&esp;&esp;前往各大道观询问的宫人还没有回来,包拯便带着公孙策进宫求见。
&esp;&esp;皇帝现在满心都是几十年来没能留住的孩子,躺在床上谁都不想见,摆摆手让宫人将包拯打发走,不要打扰他伤心。
&esp;&esp;然而包拯前来也是为了铅汞朱砂之事,他再伤心也得从床上爬起来。
&esp;&esp;单是政事曹皇後不方便旁听,事关皇家子嗣,她身为皇後无需退避。
&esp;&esp;包拯简单说了下他们从何处得知铅汞朱砂有毒,然後肃着脸建议皇帝下令禁止以铅汞调制妆粉,道观和作坊也要慎用铅汞朱砂等物。
&esp;&esp;苏小郎凑巧拿了母亲的妆粉才得知妆粉里的铅汞有毒,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有毒之物他们不得而知,应令太医院的太医潜心研究,以免再出现铅汞这般荒唐的局面。
&esp;&esp;即便包拯不提,皇帝缓过来之後也会让太医院去查验宫中还有何处有毒,他还想问罪那些道士,道士们研究金石几千载,怎麽连最常用的铅汞朱砂是好是坏都分不清?
&esp;&esp;可怜他那三个没能长大的皇儿啊!
&esp;&esp;曹皇後无声叹了口气,只能庆幸养子早早被送走,现在将宫室推了重建还不算太晚。
&esp;&esp;但是对官家来说,如今知道也来不及了。
&esp;&esp;皇帝痛哭不已,被宫人劝了好一会儿才堪堪止住哭声,“包卿,真的不能派人去蜀中寻访唐门弟子吗?”
&esp;&esp;太医精通救人不精通毒药,那蜀中唐门以毒着称,只要找到一个唐门弟子带回京城就抵得过太医院几十年的研究,他们真的没法去蜀中找人吗?
&esp;&esp;包拯也想直接找个唐门弟子回来,但是唐门隐世多年,他实在无能为力。
&esp;&esp;“朕给四川官员下旨,让他们能找尽量找,实在找不到朕也不强求。”皇帝哆嗦着要纸笔写诏书,宫人连忙将他扶到书案前,看他抖的写不成字求救般的看向包拯。
&esp;&esp;包拯叹了口气,上前说道,“官家,诏书臣来执笔即可。”
&esp;&esp;真宗咸平年间将将巴蜀之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治所分别为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总称川陕四路。
&esp;&esp;朝廷在那边设有都督、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刺史,让四川本地的官员来找,即便找不到人,能打听到点消息也行。
&esp;&esp;怕就怕官员得了诏书之後扰民生事,最後不光找不到传说中的唐门弟子,还惹得蜀中一带怨声载道。
&esp;&esp;皇帝在宫人的搀扶下洗把脸擦干净眼泪,又想起什麽叮嘱道,“令四川官员在当地秘密寻找,不准将消息暴露出去,免得那隐世唐门得到消息藏的更深。”
&esp;&esp;包拯笔尖一顿,行吧,也算是能防止官员扰民了。
&esp;&esp;曹皇後等他们说完才上前请示,後宫嫔妃的胭脂水粉里都有铅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令她们停用各种铅粉脂膏搬出宫去,宫室要不要推倒重建还得看官家的意思。
&esp;&esp;不管重不重建,宫里都不能再住人。
&esp;&esp;乐平公主小声嘀咕,“嫂嫂跟我去公主府吗?”
&esp;&esp;皇帝:……
&esp;&esp;曹皇後:……
&esp;&esp;曹皇後叹道,“别闹,嫂嫂还要打理後宫。”
&esp;&esp;乐平公主撇撇嘴,“让宫妃都回娘家呗。”
&esp;&esp;宫里受宠的妃子本来就没几个,庞贵妃回家可能比待在宫里还自在。
&esp;&esp;娘家有人在京城的就回娘家,娘家没人在京城的就找个别院安置,多简单点事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