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秦国做出明哲保身的看戏姿态,并没有直接参与进来。
&esp;&esp;不过大家都理解,秦赵关系太差,现在跑来插手,找什么借口都没用。赵国定然会先联手把秦人赶出局,再打自己的。
&esp;&esp;只是秦国就算龟缩着,别人也不觉得他们没行动。顶多就是比较隐晦,暂时没抓出来到底谁是秦国的走狗。
&esp;&esp;找不到秦系势力,那就先把明面上跳得厉害的魏齐弄掉。
&esp;&esp;很快,魏系和齐系势力遭到了赵人的一致针对。两家立刻选择握手言和,暂时联合起来,挡住赵人的攻势。
&esp;&esp;扶苏特意把赵国内乱的消息泄露给玩家,有不少玩家就去赵国凑热闹,打听最新剧情,然后上论坛转播。
&esp;&esp;于是扶苏不费吹灰之力,就知道了赵国的最新现状。
&esp;&esp;当那位颇有能力的赵国宗室脱颖而出之后,眼看着魏齐联盟搞不定这家伙,扶苏决定出手了。
&esp;&esp;他和父亲抱怨:
&esp;&esp;“魏齐两国真是没用,还得看我们大秦。”
&esp;&esp;始皇随口回应:
&esp;&esp;“他们如何能与朕的太子比能力?”
&esp;&esp;得到父亲夸奖的小太子立刻支棱起来,承诺会尽快搞定赵国。要是赵国老是杵在那里不灭,岂不是会让父亲失望?
&esp;&esp;始皇见儿子勤奋起来,略感满意。
&esp;&esp;果然,想要解决爱子喜欢偷懒的问题,还是这招比较有效。
&esp;&esp;扶苏打小就很吃这套,然后被他忽悠着干了不少事。大到治理国家,小到友爱弟妹,全是为了不让父亲失望。
&esp;&esp;好在优秀崽崽并不会因此压力山大,轻轻松松抗下了这些期待。
&esp;&esp;隔了几日,赵国传来最新消息。
&esp;&esp;“听说赵国有个宗室势力太大了,其他王位争夺者不甘心,联手设计杀害了他。”
&esp;&esp;如果再搞一回刺杀,哪怕嫁祸得再怎么成功,也容易让人联想到秦国头上。届时各国越发认定秦国想刺杀谁就能刺杀谁,肯定会不管不顾灭了秦国这个大威胁。
&esp;&esp;所以扶苏换了个套路,他挑拨了几个赵国公子设下埋伏。宗室中了埋伏,没能逃脱出去,和亲信一起送了命。
&esp;&esp;这个手段成功率更高一些。
&esp;&esp;各国常有这样的事,像是楚国的春申君等人,都是这么死的。相比起来,派遣单人搞刺杀,很容易功亏一篑,不够稳妥。
&esp;&esp;这次的埋伏引发的动静不小,许多人都听说了。哪怕赵国境内仍有人怀疑是别国插手,却找不到借口发难。
&esp;&esp;几位涉事公子也很理直气壮:
&esp;&esp;“魏齐的气焰不是被压下去了?既然如此,我等定然不能再放任他坐大!”
&esp;&esp;这里的他指的是被埋伏杀害的宗室。
&esp;&esp;内忧稍微解决了一点,赵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窝里斗了。有远见的赵国臣子恨铁不成钢,却也无可奈何。
&esp;&esp;有人想请宗族里的长辈出来主持大局,然而已经争红了眼的公子完全不理会这些老家伙。
&esp;&esp;而外界,燕国还在不断攻城略地。
&esp;&esp;赵国没有君王调度军队,虎符一直在赵王宫里任人争抢。所以赵国军队不能擅自行动,只能等到大军压境再被动防守。
&esp;&esp;幸好有人趁乱窃取了部分虎符,命人快马加鞭送出城去。这种时候也管不了是谁擅自动了虎符了,赵人自己都调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esp;&esp;赵国将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esp;&esp;与其去纠结送来虎符的是不是乱臣贼子,还不如就假装自己是个没有感情的打仗工具人。
&esp;&esp;左右君王规定了只要有虎符就可以调动大军,至于虎符是被窃取的还是君王赐下的,那和听令行事的将军无关。
&esp;&esp;哪怕以后新王上位了,他们也不用担什么责任,让拿来虎符的使者自己头疼去吧。
&esp;&esp;这么乱的情况下,能抢到虎符的肯定不止有赵国自己人。最后大家一数数量,虎符丢了好些个。
&esp;&esp;因为抢到虎符的赵人也并非一条心,他们内部根本没办法互相对一对自己拿了几个、又有几个是被别人拿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