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秦政看着儿子香喷喷的吃相,多吃了一碗饭。
&esp;&esp;扶苏还想吃炒饭。
&esp;&esp;秦政拒绝了:
&esp;&esp;“不行,炒饭油多你不能多吃。”
&esp;&esp;扶苏只好愤然多吃了一小碗虾肉。
&esp;&esp;秦政翻看着陈寿发来的资料,翻着翻着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esp;&esp;楼桑之所以能做到每次推行的政令都让万民称赞,其实不仅仅是他派人去给庶民解释了,这些政令对他们有好处。
&esp;&esp;还有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推行的多是见效快的好政策,见效慢的他会捎带着和见效快的一起推行。
&esp;&esp;庶民的目光被见效快的吸引了,便会忽略另一个不起眼的政令。等再想起来的时候,那个政令已经有所成效。
&esp;&esp;除此之外,父亲给他打下的良好基础也功不可没。
&esp;&esp;都说始皇帝害在当代功在千秋,可见能惠及千秋同时也会让庶民吃亏的政令,很多都已经被当爹的推行完了。
&esp;&esp;扶苏用不着亲自去做这些得罪人的事情,他当然可以在父亲的基础上只做拉拢人心的事情。
&esp;&esp;这自然不是什么巧合。
&esp;&esp;秦政若有所思——所以另一个始皇帝是故意把会被骂的政令自己先推行完,剩下的留给儿子来?
&esp;&esp;父子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esp;&esp;秦楼桑能被千古传诵固然是因为他为人仁德爱民,背后却也少不了父亲为他悉心铺路。
&esp;&esp;始皇帝用自己挨骂换来大秦和爱子的美名,不仅稳定了大秦朝纲,也成就了大秦第一仁君。
&esp;&esp;也难怪后头的其他皇帝名声上比不过秦楼桑,他们可没有一个亲爹这么掏心掏肺替自己打算。
&esp;&esp;秦政伸手给吃撑了的儿子揉肚子:
&esp;&esp;“朕对你这么好,你长大之后可要好好孝顺朕。”
&esp;&esp;扶苏崽崽打了个小饱嗝:
&esp;&esp;“我本来就很孝顺的!”
&esp;&esp;秦政点头:
&esp;&esp;“是啊,孝顺到偷偷教公子政把健体药剂藏起来自己喝,不要给昭襄王,还说是朕让你这么干的。”
&esp;&esp;臭小子别的没学会,让亲爹背锅倒是学得很快。
&esp;&esp;扶苏立刻甜甜地说:
&esp;&esp;“可是我只有一瓶药剂嘛,我怕昭襄王抢走喝掉了,阿父就没有了!”
&esp;&esp;秦政点点他的小鼻头:
&esp;&esp;“就你借口多。”
&esp;&esp;第255章 史官:我们太子可不像宋真宗贪生怕死
&esp;&esp;莫说扶苏不太信任昭襄王的人品了,秦政也不是很信任。
&esp;&esp;所以对于儿子不给昭襄王药剂这件事,他倒也没多说什么。
&esp;&esp;之前两界只能聊天,没有办法互通有无,秦政做不了什么。如今扶苏居然真的磨着红包群把公子政加进去了,秦政就不好再袖手旁观。
&esp;&esp;至少,得收拾一些东西送去那边。
&esp;&esp;秦政叫来李斯等人,吩咐他们将良种之类的好物整理一份。
&esp;&esp;秦政淡淡地说:
&esp;&esp;“朕与先祖昭襄王联系上了,尔等将清单上的这些准备好,朕要作为见面礼送与先王。”
&esp;&esp;说着递了一张纸过去,又命李斯等人商议是否有要增加的,再列个更详细的清单给他。
&esp;&esp;臣子们连忙应诺。
&esp;&esp;扶苏好奇地看了一会儿,问父亲:
&esp;&esp;“我们要免费给昭襄王东西吗?”
&esp;&esp;秦政揉揉他脑袋:
&esp;&esp;“昭襄王拿不出我们需要的价位来,何必故意为难他?公子政还在他手里讨生活,何况这些东西对大秦有利,也能加快天下一统的速度。”
&esp;&esp;从昭襄王晚年开始推广新式好物的话,等公子政继位的时候,应该已经推广得差不多了。
&esp;&esp;这样一来,公子政就无需自己费心。他可以直接拿着现有的资本和六国打,坐享其成。
&esp;&esp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