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的鸭圈里有两头伸长脖子仰天长叫的大白鹅,这大白鹅凶悍,给鸭群吓得全缩到了另一边。
朱翠兰伸手接过笑道:“这鹅蛋真大。”
说着她又从布包里拿出来十文钱放在桌子上,就当是买鹅蛋的钱。
两个鹅蛋用不了十文,但朱翠兰懒得去计较那一二文,索性凑了个整。
菊老太急得直摆手:“我不是要你的钱。”
“我知道我知道,”朱翠兰将钱袋系好重新放在怀里:“你年纪大了,我不能白拿你的东西。”
菊老太还想推脱,被朱翠兰强硬的把钱塞进了她怀里。
等会儿的还得去镇上,朱翠兰急着回去把家里还在懒觉的人叫起来,也不在多耽误,把鹅蛋装进篮子里挎起来出了门。
走到屋后朱翠兰忽然又想起来还有话没说,复又折返回来:“菊老太,你腿脚不好,就别去找苇叶了,晚上回头我包好了给你送过来。”
菊老太笑着点头,送朱翠兰到屋后。
日头一出来雾气就散了大半,朱翠兰路过张婶子家门口的时候她家院里的娃娃正在吵闹,不知道是谁又抢了谁的东西。
家家户户的炊烟都高高升起,朱翠兰加紧脚步回去的时候厨房里已经有了氤氲的烟气从屋檐下跑了出来。
朱翠兰走到厨房里一看,杨冬湖正站在锅前拿着锅铲炒着菜。
赵方初朝锅底添了一把火,扭头看向朱翠兰:“娘,你去哪儿了?”
朱翠兰进厨房把拿篮子放在案板上:“我去换咸鸭蛋了。”
她说着伸头看着锅里:“做什么饭?”
“酱焖的茄子,还炒了个南瓜尖,大锅里烧着米汤和咸饼子。”
都是地里鲜灵的时蔬,光是只加盐清炒就已经很爽口了,酱焖茄子颜色红亮,软烂入味,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朱翠兰笑着把篮子倾斜半边,把里边的东西叫两人看清楚:“正好带回来两个鹅蛋,洗干净放在锅里煮了,你俩一人一个。”
新鲜的鹅蛋上头还沾着些许粪便,朱翠兰用麦秸秆把上边的脏东西蹭点,又接了水把表皮清洗干净。
家里头三个人,也不能光煮两个只让他们俩吃,杨冬湖接过鸭蛋说道:“要不然蒸个蛋羹吧,咱们一起吃。”
朱翠兰舀了水在水盆里,闻言点点头:“那行。”
他们饭还没吃完张婶子就带着甜妞过来找朱翠兰,催促着让她快点儿吃。
镇上人来人往的,张婶子原本不想带着个小累赘,怕她被人挤着,可甜妞最能缠人,拽着奶奶的手不肯松,张婶子对着孙女心软,无奈把人带上了。
甜妞在家吃过了饭,但是一看到桌子上那碗黄灿灿香喷喷的蛋羹,还是没忍住咽了口水,杨冬湖用勺子挖起一块喂甜妞吃了下去。
甜妞惹人喜欢,还知道先说过谢谢哥哥才吃,成功又混到了好几口。
太阳升的高高的,再不去镇上的集市就快要散了,张婶子把甜妞抱坐在板车上,她和朱翠兰一左一右的推着板车往镇上去。
赵家的板车被赵洛川和赵方宇拉去了山上,这次推着去镇上的是张婶子家的板车。
杨冬湖把厨房收拾收拾干净,也背着背篓和赵方初一起往河边去。
沿着屋后的河边一路朝山上去,山脚下那片芦苇长得是最茂密,叶片最大的。
不过这地方也不隐蔽,村里人都快采的都差不多了,杨冬湖转了一圈只找到两把叶片宽大的。
这点儿包粽子肯定不够,一个地方有芦苇就能在周围印出来一大片,杨冬湖和赵方初略微一合计,便抬脚往山上去慢慢找寻。
山上芦苇不多,但是竹林倒是不少,去年在山上挖了不少的冬笋,但是都被拿来晒成了笋干。
杨冬湖这一路走上来,沿途不少的毛竹笋褪下来不少干壳的笋衣,这样褪下来的笋衣长而宽大,用来包粽子也可以。
他们找了一圈又只多找到了一把合适的苇叶,俩人走的腿脚酸痛,索性蹲下身子捡了些干笋衣。
仔细找找毛竹笋还有一些嫩的,不过杨冬湖上山没带挖笋的工具,挑了一些破土较高能用手掰动的装在背篓里。
“冬哥,笋子咱家还有,还要晒干笋吗?”
赵方初一边往背篓里装竹笋一边不解的问道。
所有的笋子不能放在同一个背篓里,要不太过累人,杨冬湖把两个背篓里的笋子分均匀,笑着说道:“不晒干笋,咱们把它腌起来,到时候给你做个好吃的。”
杨冬湖很喜欢吃螺蛳粉,他去广西待过,三天里吃了五顿螺蛳粉。
螺蛳粉的灵魂就是酸笋,腌起来不难,杨冬湖打算试试,到时候做给赵家人尝尝。
赵方初最信杨冬湖,只要他说做好吃的那就肯定差不了,脑子里光想着他冬哥能给他变出来什么好吃的,脸上又是一副常见的傻兮兮的笑。
背篓比来时重的多,俩人一路走一路歇,路过溪边肥美的草地又扯了一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