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本身没什么架子,性格温吞平和,所以在街坊里人缘不错。
等大家熟悉了,豆蔻就拿出自己的绣样本子:“我自家帮小姐开了绣坊,谁有喜欢的大可买来看看。”
“那是自然。我们街坊邻居的自然是要帮忙捧场的。”原本街坊们是想着简单捧捧场,买一方帕子什么的也不值钱,就当给邻居送个小礼物。
可是看到绣样后却是一愣:这绣样的图案都没见过呢!
卡通线条小狗、大耳朵的猫、眼睛大大的米老鼠,看着都很有趣。从前未见过的花样样样都新奇。
旁边还在闹腾的小孩眼睛都直了:“娘,我要那个!”
豆蔻适时讲解:“这只是绣样,实际上有腰靠、手帕、荷包、抱枕,每一样都可以买。”
等她做成鸡蛋生意后不由得佩服自家大小姐的脑子:她们的绣坊几乎没有什么成本!
别的绣坊要养绣娘,要堆积各种成衣、荷包等,难免挤压成本,但是自家绣坊只从绣娘们手里拿件,讲的是合格取样制,只要你商品合格就花钱收下,当场银货两讫,对方无法长期工作也就无法偷走独家纸样。
除此之外店里也只每样摆一件样品,若是顾客要买,就看中样子后下了定金由绣娘们去绣,几天后交件,客人一手交钱一手拿货,不像别的绣坊,摆了大量的成衣在柜台里,日子久了风吹日晒或是样式老旧,始终挤压卖不出去就又是一笔损失。
绣坊的绣品还有书肆的卷子都能再找高大义销往其他地方,高大义也是在商言商的人,他定好了他的店铺也能从中抽成,害得豆蔻好笑:“难道左手倒右手,不是娘子的钱?”
“可是在我手里赚的钱,与在你手里赚的钱不一样啊!”高大义开玩笑。他们几个熟悉了言语间也互相随和了些。
家里这些铺子都能与码头的那家掮客铺子相互联动,毕竟外来客商也需要采购苏州的绣样。
边安就劝豆蔻:“反正有抽成我们反而好意思催着高大义更上心,否则老让他帮忙可不好开口。”
豆蔻点点头:“我就是急切,娘子待我这么好,我想着多赚一点是一点。”,她近来都不怎么回家,只一心赚钱,想着以后替娘子多赚一笔是一笔。
平日里她就走街串巷,带着那本子绣样四处走动。
先是将自己所住的这一片街坊都拜访了,再就是去寻找当初顾家的小姐妹,她们有人嫁得好,豆蔻就厚着脸皮上门攀关系,跟那些人家
惹得昔日同伴们都笑话她:“你不是嫁过去做管事夫人了吗?听说家里还买了个小丫鬟专门伺候你,怎么放着福不享自己出来做活?”
豆蔻笑,并不多言语。
她那个买来的小丫鬟都被她带着天天风尘仆仆奔波。
连身上穿的衣裳,腰间挂着的荷包都是店里的式样,要是路人问起,这是在那里买的?
她就自豪亮出自己绣坊的名字,热情说出价格,叫路人去买,有时候还单着路人亲自去买
或许是兢兢业业有所回报。
到了年底盘账的时候,她的铺子除去成本,居然赚了二百两银子!
要知道高大义赚了八百两银子,边安才赚了二百两银子。
高大义赚得多是应当的,他是做掮客生意的,随便说成一桩上千两银子的生意自己就能从中抽取中介费近百两,
边安呢,自古以来能读书的都富人,书生们在买书上花费大笔银子也能理解。
唯有这绣坊,让人惊讶。
“不过是一个荷包一方手帕的卖,就能卖出这么多银子?”高大义不信。
顾一昭笑:“那可不一样,俗话说积少成多,她虽然每次卖一方帕子,但能花得起买帕子的人多,但能做得起上千两生意的人少。”
后宅里的丫鬟们更是惊讶:“我们在内宅里都做丫鬟,没想到豆蔻居然就此做起了掌柜不说,还有声有色!”
这么想着,忽然觉得自己也可以,一点都不逊色于外面那些趾高气扬的管事。
顾一昭名下的三处产业拢共赚了一千二百两银子。
四姨娘算钱算得瞠目结舌:“我还羡慕大娘子陪嫁了万两白银,照着速度只怕我家女儿只要五六年等出嫁时候也能靠自己陪嫁个万两白银!”
顾一昭笑着给她解释:“因着我做的几桩生意都是讨巧的,没有动旁人家饭碗,也没有人想到这一地的商机,所以才能赚钱。”,就像市面上都是奶茶的时候喜茶横空出世,走高端奶茶的路线,填补了市场空白才能迅速赚到钱,可随着越来越旁的厂商也瞄准这块蓝海,将它变成白热化竞争红海时,利润就乎里自然而然变薄。
再者,知府的招牌也起了很大作用。
随着自己所做生意的扩大,顾一昭小心跟太太透露了自己在外面小打小闹开个杂货铺的事,说自己是挣点脂粉钱,又卖南北杂货又卖绣片。
太太一点都没反感,只觉得很能理解:“可怜见的,没人替你打算,你替自己打算也无可厚非。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