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
像是周必,苏展,以及薛圭,周洛这些人,将来都会慢慢成为军中的中坚力量。
而京城禁军十二卫的将军,就更不用多说了,一多半都是李皇帝的嫡系,其中像是杨喜,以及未来的国丈钱忠,都早已经跟李云死死地绑定在了一起。
这种绑定,不止是个人关系上的绑定,而是利益上的深层绑定。
换句话说,他们这些人的权势富贵,跟朝廷没有半点关系。
只跟李云这个个体,以及未来的天子之间有关系。
所有的忠诚都有可能变质,但是这种利益上的绑定是不会变的,除非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
在李云这些年的精心设计之下,现在的朝廷架构,已经可以保证,这些功臣不太有可能对皇权造成什么冲击,也就自然没有清算他们的必要了。
除非…
除非他们做了触犯李云原则的事情,比如说草菅人命,杀生虐民,或者吃里扒外,里通外国。
正因为李皇帝的这种心态,所以这件可大可小的事情,他才选择轻轻落地,只削去吴郡卓氏的一些利益。
否则,单单凭借这个过错,已经足够卓光瑞人头落地了。
因为涉及科考大案,李云杀卓光瑞,甚至不会在舆论上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反而那些学习新学的人,可能还要拍手叫好。
卓光瑞跪在皇帝陛下面前,恭恭敬敬的低头叩首:“臣多谢陛下宽宥。”
皇帝陛下叹了口气,还是伸手把他搀扶了起来,开口说道:“卓兄,咱们认识快要二十年了。”
“人生没有几个二十年。”
李云示意他坐下,然后看着他说道:“如今,你我都可以算是功成名就,子孙后代,也多半不会籍籍无名,也会有他们的一份前程,既然已经如此了,所谓朝堂的争斗,利害,以及权势,其实就没有那么要紧了。”
“不妨低下头,看一看底下的黎庶众生。”
李皇帝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虚伪,但确是出自他的真心实意。
因为他,已经站在了人间…至少是九州的至高位置,权势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追求的了。
现在,能让皇帝陛下追求的,无非只有两点。
一是开疆拓土,二是改善民生。
甚至别的皇帝渴望的虚名,比如说万国来朝,泰山封禅,他其实都不怎么看重。
因为他有着一个特殊的灵魂,对于他来说,万国来朝,不如万国归服。
要不是这个时代的运力太差,交通条件太差,李皇帝甚至想要把目光,着眼全世界。
但是没有办法。
哪怕是辽东关外的地盘,都是打下来容易,建立有效行政,是千难万难。
没有办法,他的战略目标就只好变成,保证四夷宾服的情况下,尽可能改善民生。
这是政治理想。
这种政治理想,李云不止一次的跟杜谦沟通过,杜相公也认可李云的这些想法,二人搭班这么多年,也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但是跟卓光瑞,李云还是第一次说。
卓光瑞低着头,沉声道:“臣明白陛下的苦心。”
他深深低头道:“陛下,您相信臣。”
“去岁科考案,臣承认自己失职,但是臣确实没有拉帮结派的念头。”
“好。”
李皇帝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而是开口说道:“这个事情,咱们就不说了,如今是杜受益在洛阳城里详查此事,他查出个究竟之前,你我都装做不知情,继续巡视灾区。”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意味深长的说道:“这一次,你就跟姚居中一起,随同朕东巡,咱们也可以一道,回江东看一看。”
卓光瑞没有听明白李云的话外之意,他连忙低头道:“是,臣…”
“也许久没有回吴郡看一看了。”
……………
从皇帝陛下的临时书房里走出来之后,卓相公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只觉得后背发凉,等到他伸手摸了摸,才发觉自己的后背,已经全然汗湿了。
卓相公深呼吸了好几口气,才要离开,迎面见到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走来,卓相公认出来人,连忙上前拱手行礼道:“姚相。”
姚仲这会儿手捧着一堆文书,正要送给李云,见到卓光瑞,也是连忙低头还礼,笑着说道:“卓相何时来的?”
“才到没一会儿。”
卓光瑞看了看姚仲手里捧着的文书,感慨道:“姚相辛苦。”
“可别说了。”
姚相公苦笑道:“这一趟跟着陛下出来,本以为是一起回老家探亲,没想到每天的事情,比在洛阳中书的时候只多不少。”
说到这里,他问道:“卓相跟陛下同行否?”
BL耽美